30万发炮弹运往俄罗斯,普京迎来真正的军事盟友,西方只能干瞪眼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美国为什么要四处打仗?就是因为政坛背后的一大势力就是军工复合体。如果美国不打仗,不四处煽风点火,他们的武器卖给谁去?
比如“巨无霸”洛马公司,其收入的90%都是来自军工产品,如果美军每年没有大批的订单,它早就黄菜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有货币霸权,可以随便印钱买军火。于是,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好战的国家,没有之一。
而别的国家就不同了,打仗打的都是真金白银。现在全世界都以发展经济为主,谁也不会像美国那样维持一支准备随时到全世界各地打仗的庞大军队和大量的库存武器弹药。
这就是为什么在俄乌战场上,打到现在,双方都闹弹药荒的原因。
可是,美国不发话,这仗停不下来。于是,北约各国被“赶鸭子上架”,和美国一块玩命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援助。
但俄罗斯不行呀,现在战场上用的炮弹几乎全是过去几十年的老存库,而且都见底了。它又不能像乌克兰那样,能获得整个西方的支持。于是,“战斗民族”也慌了。
就在关键时刻,伊朗出人意料地挺身而出,在不久之前,“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俄罗斯提供了30万发炮弹和1亿多发子弹的军火。
西方国家气得直跳脚,但也无可奈何。
那么,为什么只有伊朗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
在火力支援上,俄罗斯和美国完全是两个套路。
经过二战的经验积累,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地支援体系。其空中火力可以为地面部队随时随地提供支援。尤其是在火炮不方便部署的地区。比如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地面部队不可能拖着大炮打仗,而飞机可以随叫随到。
而且,美国对地支援的武器种类也多,精确制导弹药也成为其对地攻击的主流,空地一体用得越来越顺手。
这个其实也有缺点。欺负人用这招行,而一旦美军拿不到制空权,麻烦就大了。
俄罗斯和美国不同,虽然空军在二战中也有耀眼的对地攻击战绩,但出于“大陆军主义”,无论是苏军,还是俄军,都把空军的位置往后排。而陆军更喜欢靠自己解决问题,那就是开炮。所以,在俄军的“大陆军主义”中又有“大炮兵主义”。
现在看来,俄军对大炮的偏执和美军对飞机的偏执都有军队小利益集团在作祟。说白了,不能让别的军种抢了自己的风头。
说回来,俄罗斯的空对地武器也确实一般,加上精确制导武器价格昂贵,所以库存量不大。于是,在这次俄乌冲突中,俄空军的很多镜头都是飞机在仍铁炸弹和发射无制导的火箭弹,如此传统而危险的攻击方式导致几十架昂贵的战斗机被击落,俄罗斯自己也受不了了。
有鉴于此,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大炮横行。
按照俄军的体制,义务兵不能出境作战,能派往乌克兰的军队除了雇佣军,就是20万合同兵。因此,虽然俄罗斯的陆军兵力在纸面上有几十万,但能到乌克兰前线的没多少。
本来能用的兵就少,那必须要用在刀刃上,人海战术肯定不适合,如果损失太大,就没法继续打了。
那么,要减少步兵的伤亡,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大炮消灭敌人,然后步兵负责占领就行了。于是,俄军在战场上每天都要发射2到3万发炮弹,这一年下来,消耗的炮弹最起码超过500万发。
目前看,俄军新生产的弹药基本跟不上消耗,在战场上用的炮弹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库存。比如迫击炮,目前主流技术都是在弹尾加装复合材料壳体的发射药块儿,而俄军使用的却是非常古老的丝绸药包。
俄军原本想速战速决,以战逼和。但美国给俄罗斯下这个套儿已经用了10年,不拖垮俄罗斯是不会罢休的,所以,它带着北约和整个西方世界一拥而上,玩命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这下好,俄罗斯没法快速脱身,仗打成了持久战,炮弹的库存就更不够用了。
别说俄罗斯,俄乌冲突闹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弹药库存都快见底了。所以,俄罗斯在硬扛整个西方集团的情况下,弹药告急是件很可怕的事。说小了,没法扩大战果。说大了,很可能会输掉战争。
那么,俄罗斯就不能像乌克兰那样从友好国家多进口点炮弹吗?
答案是否定的。
唯一能满足俄军海量弹药消耗的只有我国。我国各种口径炮弹的库存量是以“亿发”来起跳的。没办法,我国过去的战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一直秉承的是“和平共处”的原则,有了问题,大伙可以好好商量,不要动不动就打仗。如果我国公开支援俄罗斯大量弹药,那我国就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这不符合我们“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所以,我国只会斡旋,不会给双方提供弹药。
其他和俄罗斯关系好的国家,说实在,没几个,即使有,那些国家要不没有那个实力,要不就是怕美国和西方的制裁。
扒拉来,扒拉去,还真地就只有伊朗最合适。这是为什么?
第一点,伊朗不怕美国制裁。
因为它和俄罗斯一样,被美国制裁了那么多年,和美国已经没有任何方面的联系。即使美国再加码制裁,情况也不会差到哪去。
第二点,自身战略的需要。
伊朗反美从1979年开始,已经反了40多年了。只要美国反对的,伊朗基本都会支持。
现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的投入越来越大,乌克兰也在慢慢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一大负担。伊朗如果支援俄罗斯继续在乌克兰死磕,那无疑不是在慢慢消耗对手的实力,也许削弱效果不明显,但总比没有强。慢慢来吧。
同时,美国目前虽然看着仍然嚣张跋扈,但国家实力已经不允许它同时关注世界上的两大热点地区。现在,俄乌战场是美国在陆地上最关注的地方,把美国钉死在这,美国在中东的注意力就会减少。那伊朗自己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最近,美军在叙利亚的基地接二连三遭到火箭炮和无人机的攻击,就是伊朗的“高招”。但美国是什么态度呢?
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拜登就跟没看见这事儿一样。因为他要是想在叙利亚大打出口,首先就要过了国会那一关。要是国会能批准拜登下令在叙利亚开战,美军也就不用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了。
此外,伊朗近期和沙特和解,也有削弱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考虑。
所以,伊朗对美国的软肋拿捏得比较准。
第三点,伊朗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为俄罗斯提供弹药,这意味着伊朗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和乌克兰两个战区都形成了准联盟的关系。有了俄罗斯这棵大树给自己做背书,伊朗干事就更有底气了。
作为盟友间的利益交换,伊朗也能从俄罗斯得到自己急需的东西。
伊朗最近的经济形势非常差。全国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失业,25岁以下的青年人口里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失业。而且,货币和2020年时相比,已经贬值了7成。
这些都是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现在有了来自俄罗斯的武器订单,哪怕只有1亿美元,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更何况首批的30万发炮弹基本只能维持俄军一个月的最低消耗量。后续的订单会源源不断。军工厂扩大生产最起码也能缓解一部分国内的失业问题。
伊朗地处伊朗高原,属于靠天吃饭的国家。加上美国和西方的封锁,粮食和物资都比较紧缺。
去年,伊朗和俄罗斯签了进口500万吨粮食的协议,外加进口20万吨食用油的协议。这对伊朗保证国内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意义重大。
除了粮食,伊朗还能从俄罗斯获得自己急需的先进武器。
目前,伊朗唯一能震慑中东敌手的只有地对地导弹。陆军装备水平比两伊战争时没进步多少。空军的主力装备也是巴列维王朝的遗物,F14已经飞不动了。所以,伊军的一线主力装备急需更新换代,否则怎么能称霸中东?
很早之前就传出过伊朗要买俄罗斯S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的事。后来,俄罗斯因为顾忌美国的态度,这单子一直没成交。现在行了,大伙什么都不用怕了。在收到伊朗的炮弹快递后,俄罗斯已经明确答复要向伊朗出口这些先进武器。
第四点,伊朗给俄罗斯提供弹药,运输方面非常安全。
打开地图会发现伊朗和俄罗斯之间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是通过里海海军。沿途的土耳其和俄罗斯现在好得要死,其他都是苏联的前加盟共和国。而且,里海是内海,美国和西方国家没法对里海上的船只发动进攻。
所以,伊朗想运多少炮弹,就运多少炮弹。
第五点,获得西方武器。
俄罗斯除了炮弹,在俄乌战场上早就开始使用伊朗的无人机。这点说起来很让人诧异,俄罗斯自己的无人机不行吗?
实话实说,在小型战术无人机方面,俄罗斯还真不行。因为从苏联时期,它们的科技树就点歪了。
而伊朗在巴列维时期就拿到过美制无人机。在两伊战争中,其自己研发的战术无人机已经投入使用。加上美国这么多年的制裁,伊朗已经练成了技术整合和逆向仿制的强大功力。
目前,伊朗已经发展出庞大的无人机家族。虽然在这其中,低端的居多,但在俄乌这种低水平的战场上,伊朗的无人机已经算是高端产品了。
由此,俄罗斯可以把缴获的西方先进武器交给伊朗研究,从而得到破解之法或者仿制出类似的武器,以提高两国武器的技术水平。
那么,伊朗如此力挺俄罗斯,会产生什么其他的影响吗?
以全球角度去看,就会发现世界格局的一些变化。
从目前的形势看,伊朗、叙利亚、俄罗斯已经结成同盟。伊朗和沙特进行了历史性的和解。原先一直持中立政策的芬兰和瑞典也先后申请加入北约。韩国和日本居然也越走越近。
这些最新的国际关系意味着不同大小阵营正在形成。从历史经验来看,阵营的形成基本都会意味着对抗的产生。
再往深处去看,全世界冲突加剧的根源就在于美国。如果不是美国以一国之私利四处煽风点火,大大小小的各国何必要报团取暖。
从历史的趋势来看,美国是坚决要走挑拨矛盾的道路。而我国则坚持着“和为贵”的合作共赢的道路。
这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因此斗争会是长期的,复杂的。我们的挑战很大,任务很艰巨,但前途却是最为光明的。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依靠武力来维持霸权的国家,最终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