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起义时,在芒砀山斩杀的白蛇到底多大?
刘邦的起义经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他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使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是刘邦的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和统治,将无数的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刘邦的起义也是人民反抗暴政的一次伟大斗争,彰显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在陇西县的经历是他起义的重要背景之一,刘邦在陇西县担任过小官,他深知当地人民的苦难和不满,因此他开始组织一支农民军队,以反抗当时的暴政和压迫。
在陇西县期间,刘邦深入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疾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组织能力。他在陇西县期间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韩信、彭越等,为他的起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陇西县期间,刘邦还结识了他的妻子吕雉,吕雉是当地一个豪门家族的女儿,她的家族曾经受到当地官员的迫害。
刘邦和吕雉的婚姻不仅加深了他对当地人民的了解,也为他的起义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支持。
总的来说,刘邦在陇西县的经历为他的起义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支持,也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他在陇西县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组织能力,结交了一些重要的朋友和支持者,这些都为他的起义和政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他只知道吃喝玩乐对学习知识一点都没有兴趣,在其他男孩子都在帮着父母下地干湖分担家中的事务时,刘邦经常会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混在一起。
刘邦的表现让他的父母很担心,他们怕刘邦这一辈子都是个小混混,一辈子都不务正业,在老一辈的眼里不读书不种地,整日只知道混日子的人是从来没有好日子的。
不过刘邦虽然游手好闲整天就知道跟人到处晃荡,但是他从不干坏事甚至还心存正气,面对一些不公的现象也会替人打抱不平,面对兄弟的时候他又很讲义气。
刘邦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是当秦始皇那样的男人,当一个能够顶天立地的汉子,于是他怀揣着梦想在后来遇到了张良。
刘邦的父亲怕刘邦这辈子都毁掉了于是,他便将刘邦送到了咸阳去服兵役,到了咸阳刘邦就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对一切都好奇,对一切也都向往。
在咸阳刘邦凭借着之前的沟通技巧也混得挺好,后来他还混到了一个亭长的官职,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对刘邦来说用来混吃混喝没有问题。
也正是刘邦当了这样的一个小官,他能接触的人也多了起来,后来他结识的都是一些权贵与豪杰,这些人脉对刘邦后期的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的起义要从一次押送任务说起,当时刘邦接到了一个押送任务,就是押送一批囚犯到麵山,但是当时秦朝的法律非常的严苛,这些囚犯哪怕是到了麵山也没有活路。
于是在半路上犯人们都想方设法的逃跑,刘邦一看跑的人这么多,哪怕是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办法向上面交代,所以刘邦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把这些人都放了,然后跟着这些人一起跑了。
当时跟刘邦一起跑掉的犯人很多,大家很感激刘邦的帮助,自发的在前方为刘邦探路。
有一天刘邦与囚犯们在芒砀山内前进,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探路的犯人来报,说前方的道路上横着一条体型巨大的白蛇,建议刘邦换条路走。
当时刘邦满心的气愤,他气愤秦朝的暴政让大家都变成了逃犯,现在连个畜生都敢拦自己的道路,刘邦越想越气不过。
于是刘邦拿起他的刀对着囚犯们说:“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因为一个畜生拦路就踌躇不前?”
于是刘邦拿起刀就走到那条白蛇跟前,一条白蛇浑身雪白两头细,身子粗,大约有2米左右长,一张血盆大口张开差不多能吞下一个成年人。
刘邦刚开始没有想到这条蛇会这么大,但是这个时候都过来不好打退堂鼓,于是刘邦拿起大刀就要向着白蛇砍过去。
那白蛇虽然体型硕大但是动作却很灵活,塔灵巧的左闪右避眼看就要从刘邦的刀下逃走了,刘邦抓住机会一刀劈下,那条体型巨大的白蛇就这么被刘邦斩成了两段。
从此芒砀山“三尺斩白蛇”就成了刘邦的对抗秦朝的标志,在历史上刘邦斩白蛇事件无法辨别真假,但是从此之后刘邦就踏上了起义的道路。
因此有人认为刘邦斩的白蛇代表的是当时的秦朝,因为白蛇拦路让刘邦无法前进,正如当时的秦朝使得刘邦四处逃跑有家不能回。
刘邦斩白蛇也代表了刘邦想要推翻秦朝统治的野心,也可以说白蛇是刘邦对于秦朝的癔想,斩了白蛇就相当于立下了推翻秦朝的决心。
据说在刘邦砍了那条白蛇之后有一个老奶奶在白蛇死掉的地方大哭,落在后方的跟随者听到老奶奶的哭声很是好奇,于是他们上前询问老人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
谁知那个老奶奶居然说,她的儿子刚刚被赤帝杀死了,她的孩子是白帝的儿子,因为挡了赤帝的路被赤帝一刀砍成了两半。
这些人听到老奶奶的说法觉得很荒谬,于是不打算再理这个老奶奶,就在大家准备转身走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哭泣的老奶奶凭空消失了。
这个消息一经流出大家都开始以为刘邦是赤帝,跟随刘邦的想法也越来越坚定了。
在秦朝的暴政之下各个地区纷纷发起了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的起义最为声势浩大,这些起义军的出现让刘邦看到了希望。
于是刘邦趁乱占领了沛县,在沛县刘邦招兵买马打的是推翻秦朝暴政的口号,一时间群雄相拥而来他们纷纷加入刘邦的队伍,在刘邦的队伍中萧何,樊硷,曹参等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时的百姓在秦朝的统治下吃尽了苦头,如今有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起义,那些早就看秦朝统治不顺眼的热血男儿都来加入了刘邦的队伍,短时间内刘邦的兵力就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程度。
虽然刘邦的兵力很多,但是当时项羽和项梁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之多,所以刘邦便带着手下加入了项羽的队伍,当时他与项羽一起反抗秦朝的统治,在得知刘邦起义之后他的老乡张良也赶来投奔了他。
有了张良的投奔刘邦的队伍变得更加强大,在加入项羽的队伍之后,刘邦的整体军力都得到了提升。
项梁死后刘邦与项羽兵分两路,他们约定谁先将关中平定下来谁就是关中王,于是刘邦一路打到了咸阳,当时刘邦也算的上运气好,秦二世在赵高的逼迫下已经死了,新的秦王是子婴。
当时的秦王子婴登基没多久就要面对刘邦的军队,秦王子婴自然是打不过的,于是秦王子婴就投降了,这样刘邦成为了第一个打下关中的人,也顺利做到了关中王的位置
刘邦这一路走来其实真的很不容易,从一个名不见经的小混混到扬名天下的关中王,除了有运气的成分刘邦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否认的。
因为刘邦先入主了咸阳,项羽对刘邦很是不满,于是项羽设下了一场鸿门宴差点杀掉刘邦,自此之后项羽与刘邦彻底决裂。
刘邦的称帝之路可谓是坎坷至极,在这个过程当中项羽是刘邦最大的阻碍,刘邦做的最多的,就是跟项羽的斗智斗勇。
当时刘邦在叛逃项羽的时候被项羽的追兵追的狼狈不堪,在半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为了活命他一次次的将儿女扔下马车,当时赶车的夏侯婴看不过刘邦的行为将两个孩子一次次的救了回来,刘邦几次都想连着夏侯婴一起宰了,但是刘邦还是忍了下来。
后来刘邦没有惩罚夏侯婴还给了夏侯婴奖励,而被刘邦踢下车的一双儿女刘邦都给了相应的补偿,可见刘邦的心性之强,虎毒都不食子,而刘邦为了成王自己的孩子都能牺牲,这种坚定地信念刘邦的胜利也说的过去了。
在项羽捉了刘邦的家人威胁时,刘邦的回答更绝,他直接嘲讽项羽,因为他笃定项羽看重名声不会做出杀掉对方亲人这种事情,果然刘邦的猜测是对的,当时项羽虽然生气,却对刘邦也无可奈何。
就在刘邦与项羽的一次次博弈之中,项羽快速的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此消彼长项羽变弱就是刘邦变强的机会。
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四年。在这场战争中,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的楚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夺取了胜利。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因为他在战争中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策略。
首先,他与项羽的部队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逐渐消耗了对方的实力。其次,他利用了项羽的自大心理,让对方在战争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
最后,他在垓下之战中采取了正确的战术,成功地将楚军分割成两部分,刘邦与项羽的战争最终以项羽战败自刎结束,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建立了西汉。
刘邦战胜项羽的胜利,标志着秦朝灭亡后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刘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被后人尊称为“汉高祖”。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为了国家的发展一直尽心尽力,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因为体验过秦朝的暴政于是他更加致力于在政治上的治理。
他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减轻徭役,废除了一些列的杂税,徭役,杂税这两座压在百姓身上的大山被刘邦的政策完全消除了,一时间民间对刘邦的赞扬声多了起来。
百姓才是国之根本,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之后,刘邦又设立了郡县推行了均田制等,这样一来权利就牢牢的把握在了刘邦手中。
刘邦推行的一系列利民政策使得国家的百姓快速发展起来,连带着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带动了起来,刘邦还注重军队的发展,在国家成立之后他并没有忘记武力的重要性。
刘邦管理的军队军纪严明,不扰民不侵害民众的利益,与秦朝的军队比起来也没有那么严苛的军令。
刘邦的恩威并济使得很多大臣对刘邦都很信服,刘邦推行的均田制,也解救了大批因为没有田地,吃不起饭而沦为奴隶的百姓。
在西汉成立之后刘邦甚至这个国家需要休养生息,经过多年的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大家都变得人心惶惶。
为了安抚人心,刘邦实行一系列的仁政,对于一些流氓草寇刘邦先安抚再镇压,能招安的招安,不能招安的就武力解决。
在刘邦的不懈努力直之下国家开始稳定的发展了起来,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相应的维护。
所以,关于刘邦斩杀的白蛇能流传至今,根本的原因是刘邦的上位史过于精彩,从一无是处的泼皮无赖,到最后登顶帝位的“草根皇帝”,刘邦用自己的心性谋略开创了大汉王朝。
斩白蛇,斩杀的是亘古以来贫民对于皇权的恐惧,而当刘邦成为帝王之后,他何尝不是成为了别人心中的“白蛇”。
况且,刘邦上位之后对于功臣的屠杀,对于天下的掌控,都不过是权利转移之下的必然结果。
《论刘邦早期友人对其功业的影响》 知网
《刘邦斩蛇碑》 知网